惟精惟一,既微又博 ——韦华琳书法艺术印象
作品主要获奖入展情况:
2008年入展全国首届册页书法展(中国书协)
入展全国第六届书坛新人展(中国书协)
2009年入展第二届中国西部书法展(中国书协)
获广西第四届中青年书法展二等奖(广西书协)
获广西首届网络书法展二等奖(广西书协)
2010年入展全国第三届扇面书法展(中国书协)
获广西首届册页书法展一等奖(广西书协)
获广西第二届书法网络展二等奖(广西书协)
2013年全国首届楷书展(中国书协)
全国第四届扇面书法展(中国书协)
惟精惟一,既微又博
---韦华琳书法艺术印象
李达旭
知识改变命运,是教育的智果。而书法提升人生,则是艺术的魅力。
出身农村家庭的韦华琳,2003年中师毕业后回分乡镇小学教书。2010年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后,从乡镇调回市区工作,对于80后的他人生有了更加广阔的舞台。这应该归功于其书法艺术的成就和对书法事业的热爱与奉献。
回想2007年,26岁的韦华琳刚开始广西书坛渐露头角,而接下来的三年,他以精致劲挺的文征明风格小楷连入四次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展览,多次在广西书法家协会举办的展览入展,并一举获得广西首届册页书法作品展一等奖头名。随后又于2013年以小楷作品入展全国首届楷书展、全国第四届扇面书法艺术展,逐渐成为广西书坛的中坚力量。
观其小楷,脱胎于二王,习书之初,在启蒙老师梁鸿展先生的指导下,深入学习二王的经典作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7年南宁聚雅轩的书法家到钦州开展艺术交流活动时,韦华琳得到了刘德宏、冯华春、杨世全等老师的指点,从审美眼光到作品形式、书写工具与材料以及投稿技巧有了全面的提升,并开始专注于文征明小楷的学习。文征明小楷师承晋唐各家,主要学于钟繇、王羲之、王献之、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初期曾受欧体影响,严谨劲健,但又略失之紧密板滞,同时亦受“台阁”时风的影响多尚工整。韦华琳初始学习能够避开文征明早期作品的工整,取法其小楷风格成熟时期的经典作品,如《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草堂十志》、《老子列传》、《归去来兮辞》、《后赤壁赋》、《离骚经册》、《落花诗册》等,致力于精细纯熟、笔锋劲秀、风格俊雅的学习。在用笔方面,传承文征明用笔尖利外露、较多棱角的特征之外,同时加强起笔的切入和收笔的顿按,丰富用笔动作,增加起笔的力度感和收笔的血肉感。于结构方面,深入理解文征明小楷疏密匀称、位置适宜的特点,同时强调整支笔的左右横向伸展,在章法工整、调子统一的前提下让笔画更趋于超逸灵动,于方正平稳中寓多变体势,于统一风格中又有丰富变化,如八面观音,色相俱足。然而韦华琳并不满足停留在文征明的取法上,特别是2011全国第十届书法展以后,全国书展开始出现文征明小楷热,高手层出不穷,韦华琳能深深体会到不能老是躺在文征明的光环上,必须寻找出一条自已特点的路子,才能走得更远。于是又横向取法王宠,加入王宠小楷笔画温润、结体简断的意味,减少笔画的尖露直入,注意字内空间和结体姿态意趣的经营与塑造,让结体更宽博舒展,同时取法褚遂良《小字阴符经》的乱石铺阶、灿若星河的章法布局,打破文征明小楷工整章法的束缚,试图让整体空间更通透空灵,在痴守法度的前提下,于绳墨中寻求书法的逸趣,追寻小楷书法至真至纯的神化境界。韦华琳这种又加又减的艺术处理方法,使其与别的取法文征明小楷的书家避免了同面与同质感,有了更多的造型姿态和空间趣味。在全国小楷高手林立的情况下,在2013年的全国首届楷书展、全国第四届扇面书法艺术展上获得了成功,一年两次入展由中国书协举办的展览。其艺术探索精神实当可喜可贺。当然还存在横画过斜、笔画细密处过紧等不足的现象,须再进一步锤炼,追寻文征明小楷那种“温纯精绝”的境界。
孙过庭在《书谱》中说:“通会之际,人书俱老”。与书友广泛的切磋交流,使得韦华琳逐渐从荣誉的光环中沉静下来,开始思考书法的发展问题,着手寻求一条通会之路:打通各种书体,融汇各种笔法,并能自由游走于各种风格之间,走向更丰富的艺术表现。从2010年开始转向学习魏碑、行草,近三年来沉浸于篆隶。韦华琳学习魏碑从龙门四品入手,运笔雄健,斩钉截铁,并参与行书笔笔意,老笔纷披,同时又意气风发,充满蓬勃的生命力量,初次以魏碑作品投稿,便入展2012年“广西-江西书法作品交流展”,而其小楷作品也得了魏碑的滋养,在转折处和勾处增加强大的骨力。其行草取法王羲之《圣教序》、孙过庭《书谱》、怀素《自叙帖》,但并不拘泥于死临,更多是原帖的基础上,增强用笔的率性与灵动,加入魏碑的浑厚,在风骨内涵上进行提炼,在对接古人雅致气韵的层面上进行结体上消解,丰富姿态与空间的变化,充分去表现自性和真我。2012年其行草入展中国侨联、中国文联、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共同主办的《亲情中华---世界华人华侨美术书法作品展》正是其探索成功一个很好的例证,同时也丰富了其小楷作品更加灵动的意味。当然其行书目前还存在有时用笔过于尖利以及章法零碎的现象,但随着临帖的深入。从2015年开始,韦华琳又开始深入学习篆隶,主要取法《散氏盤》、《石鼓文》、《张迁碑》、《石门颂》、《西狭颂》等。其曾经有一段很长时间从榜书入手,一张四尺宣只写两个大字,一天写一刀宣纸。观其在《纪念冯敏昌诞辰270周“冯敏昌诗词”专题书法展》的隶书作品线条厚实浑穆,富于金石味,又有很强的律动感,极具表现力。结构开张,姿态自然。其在《“岭南古郡 荷风雅韵”广西青年书法作品集》中的大篆对联作品《致虚极,守静笃》,用笔肯定通达,深得吴昌硕石鼓文书中三昧。作为一个80后的青年书法家,能以这样的魄力与眼光深入学习传统,未来将会走得更远!
考察一个真正成功的艺术家,一般有三个方面:一是技法创新;二是观念、理论创新;三是培养新人。如果说前两方面,韦华琳尚在不断探索的话,那么在第三方面韦华琳迈出很好的第一步,从2008年起他开始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书法学习之路,近十年来,在他教导下,有2人次考上高校的书法专业,有2人次多次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主办的全国书法展览,并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有10多人次入展广西书法作品展览。近两年先后策划主办了“相约钦州”全国小楷高研班、韦华琳书法工作室书法高研班等,为钦州市书法教育事业,培养书法人才,提高书法队伍水平等方面做了显著的贡献。
学以致用,这是学习艺术必须之路。韦华琳还有一个可取之处,就是把书法艺术与钦州坭兴陶刻写艺术完美地结合起来。其陶艺刻字作品,用刀如用笔,娴熟自然,灵巧细腻,精致典雅,笔笔见功力,字字显精神,善于经营空间,布局虚实、疏密合宜,集工艺性与艺术性于一身。广为坭兴陶收藏界所钟爱。
古人有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我想这是韦华琳书法艺术一种很好的参照。
作品欣赏
最新资讯